Bianque cure illness: Difference between revisions
No edit summary |
|||
Line 11: | Line 11: | ||
教师互动:哪位同学愿意分享一下,刚才默读中你发现了什么? | 教师互动:哪位同学愿意分享一下,刚才默读中你发现了什么? | ||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并鼓励) |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并鼓励) | ||
回答得很好!你注意到了这些时间词语和情节发展,说明你读得很认真。还有其他同学愿意补充吗? | 回答得很好!你注意到了这些时间词语和情节发展,说明你读得很认真。还有其他同学愿意补充吗? | ||
Line 24: | Line 25: | ||
提问分析: | 提问分析: | ||
=== 一见 === | |||
首先,第一次见面,是什么时候? | 首先,第一次见面,是什么时候? | ||
对了,第一次见面,扁鹊发现蔡桓侯的病还很轻,仅在皮肤上,便提醒他尽快治疗。但蔡桓侯觉得自己没有病,甚至怀疑扁鹊是故意吓唬他。这个情节表现了蔡桓侯的什么性格特点呢?(停顿,引导学生回答) | 对了,第一次见面,扁鹊发现蔡桓侯的病还很轻,仅在皮肤上,便提醒他尽快治疗。但蔡桓侯觉得自己没有病,甚至怀疑扁鹊是故意吓唬他。这个情节表现了蔡桓侯的什么性格特点呢?(停顿,引导学生回答) | ||
对,骄傲自负、不听劝告。 | 对,骄傲自负、不听劝告。 | ||
=== 二见 === | |||
接着,第二次见面,是什么时候? | 接着,第二次见面,是什么时候? | ||
对了,第二次见面,是十天后,扁鹊发现病情已经加重,深入到皮肉之间。他再次劝告蔡桓侯,但依然被无视。这一段表现了扁鹊怎样的态度? | 对了,第二次见面,是十天后,扁鹊发现病情已经加重,深入到皮肉之间。他再次劝告蔡桓侯,但依然被无视。这一段表现了扁鹊怎样的态度? | ||
(学生可能回答:“坚持劝告,尽职尽责。”) | (学生可能回答:“坚持劝告,尽职尽责。”) | ||
没错,扁鹊展现了作为医生的责任心。 | 没错,扁鹊展现了作为医生的责任心。 | ||
=== 三见 === | |||
然后,第三次见面,是什么时候? | 然后,第三次见面,是什么时候? | ||
对了,第三次见面,又过了十天,扁鹊见病已入肠胃,知道自己再劝也无用,于是选择沉默。这种沉默并非放弃责任,而是因为他看清了蔡桓侯“讳疾忌医”的性格。 | 对了,第三次见面,又过了十天,扁鹊见病已入肠胃,知道自己再劝也无用,于是选择沉默。这种沉默并非放弃责任,而是因为他看清了蔡桓侯“讳疾忌医”的性格。 | ||
=== 四见 === | |||
最后,第四次见面,是什么时候? | 最后,第四次见面,是什么时候? | ||
对了,第四次见面,已经来不及了。蔡桓侯痛苦万分时,扁鹊已经离开,再也无法挽救。这个悲剧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忽视问题和劝告,后果会非常严重。 | 对了,第四次见面,已经来不及了。蔡桓侯痛苦万分时,扁鹊已经离开,再也无法挽救。这个悲剧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忽视问题和劝告,后果会非常严重。 | ||
Line 42: | Line 54: | ||
接下来,要详细掌握这篇文章中的知识点,我们先了解一些本文相关的背景知识。 | 接下来,要详细掌握这篇文章中的知识点,我们先了解一些本文相关的背景知识。 | ||
=== 韩非子 === | |||
《韩非子》简介:《韩非子》是韩非的著作集。韩非(?一公元前233),出身韩国贵族,曾和李斯同学于荀况,李斯自以为不及。当时韩国国力衰弱,韩非多次上书韩王,提出富国强兵、修明法制的主张,不被采纳,退而著书,成十余万言。他的著作传到秦国,秦王赢政读后十分钦佩,于是发兵攻韩,索要韩非。韩主派遭韩非入秦,秦主却文不加信用,后文听了李斯、姚贾迹陷,将他拘因下狱,李斯送毒药使他自杀于狱中。 | 《韩非子》简介:《韩非子》是韩非的著作集。韩非(?一公元前233),出身韩国贵族,曾和李斯同学于荀况,李斯自以为不及。当时韩国国力衰弱,韩非多次上书韩王,提出富国强兵、修明法制的主张,不被采纳,退而著书,成十余万言。他的著作传到秦国,秦王赢政读后十分钦佩,于是发兵攻韩,索要韩非。韩主派遭韩非入秦,秦主却文不加信用,后文听了李斯、姚贾迹陷,将他拘因下狱,李斯送毒药使他自杀于狱中。 | ||
=== 扁鹊 === | |||
扁鹊简介:扁鹊(公元前5世纪),中国战国时期医学家,中医利用切脉诊断的创始人。原名秦越人。渤海郡(今河北任丘)人。年轻时师从长桑君学医,尽得其传。善于诊断:尤精于望诊和脉诊。 | 扁鹊简介:扁鹊(公元前5世纪),中国战国时期医学家,中医利用切脉诊断的创始人。原名秦越人。渤海郡(今河北任丘)人。年轻时师从长桑君学医,尽得其传。善于诊断:尤精于望诊和脉诊。 | ||
=== 望闻问切 === | |||
望闻问切:望闻问切是中医用语。拼音是wàng wén wèn qiè。是中医必经的步骤。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望是观察病人的发育情况、面色、舌苔、表情等;闻是听病人的说话声音、咳嗽、喘息,并且嗅出病人的口臭、体臭等气味;问是询问病人自己所感到的症状,以前所患过的病等;切是用手诊脉或按腹部有没有痞块。叫做四诊。。最早使用四字联称,则应处于《古今医统》:“望闻问切四字,诚为医之纲领。” | 望闻问切:望闻问切是中医用语。拼音是wàng wén wèn qiè。是中医必经的步骤。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望是观察病人的发育情况、面色、舌苔、表情等;闻是听病人的说话声音、咳嗽、喘息,并且嗅出病人的口臭、体臭等气味;问是询问病人自己所感到的症状,以前所患过的病等;切是用手诊脉或按腹部有没有痞块。叫做四诊。。最早使用四字联称,则应处于《古今医统》:“望闻问切四字,诚为医之纲领。” | ||
Line 95: | Line 110: | ||
◦ 教师提问:谁能举个例子用这个成语造句? | ◦ 教师提问:谁能举个例子用这个成语造句? | ||
(学生回答) | (学生回答) | ||
教师点评:很好!讳疾忌医形容蔡桓侯的性格再合适不过。 | 教师点评:很好!讳疾忌医形容蔡桓侯的性格再合适不过。 | ||
Line 102: | Line 118: | ||
◦ 教师互动:谁来说说,这个成语在生活中还能用来形容什么? | ◦ 教师互动:谁来说说,这个成语在生活中还能用来形容什么? | ||
(学生回答) | (学生回答) | ||
教师点评:对!不仅指疾病,也可比喻情况严重到无解,比如“公司经营病入膏肓”。 | 教师点评:对!不仅指疾病,也可比喻情况严重到无解,比如“公司经营病入膏肓”。 | ||
Line 109: | Line 126: | ||
◦ 教师提问:有没有谁能举例说明这个成语? | ◦ 教师提问:有没有谁能举例说明这个成语? | ||
(学生回答) | (学生回答) | ||
教师鼓励:非常好!这个成语还能形容感情的深刻,比如“母爱的深情深入骨髓”。 | 教师鼓励:非常好!这个成语还能形容感情的深刻,比如“母爱的深情深入骨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