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essence of english learning
原作者:soft.wing2058
转载评价:太多所谓的英文老师,自己水平不够,只有僵化地教学生背单词,没有把英文当成一种优秀的信息源。学英文成了一种考核,而不是一种获取快乐的手段。确实英文能用才是最重要的。半吊子净会逮别人的口音和语法。
那是1990年,我的高中在南昌,江西是个高考难省。那些年,江西高考本科差不多7取1。我理科很差,初中热学电学超级好,进了高一,老师指定我为物理课代表,没有想到一遇到力学,我彻底蒙圈,第一次测验就不及格,老师快点撤我职换人当课代表。
到了高三,地理好像是我唯一特别好的课。历史我确实无法认同那些我觉得可疑的事情,大的问答题胡诌的能力差。理科不行,文科不行,排除法,我只好走外兼文这个赛道了。
我英文初中有一点点好于其他人的底子,到高三老本早也吃得差不多了。我当时大力出奇迹。那时高考的英文考试叫MET,不知道是什么的缩写了。我拿一本黄封面的黄冈的英文高考习题库,狂做几遍,做了200套次,对,套次,因为重复做了。我现在都能想起5个字母一组地写在纸上,然后翻到答案对,错的斜线一划。最后回去看题,怎么错得,记住。这么200套次做下来,去高考了。
那时高考是先自己估计分,然后才去报学校。我分数是467,极低,低到前一年这分钟只能是大中专,心理做了去父亲单位养实验动物的准备。结果那年分数就是低,我居然考到北京,保险定培的保险管理专业。那时银行保险外贸税务会计就是香饽饽啊,计算机刚刚冒头。外兼文这条赛道把我送进大学,送到北京。倒不算凤凰男,因为我生在上海,父母都是上海人,他们是50-60年代大学生,毕业全被发到江西,浙江山沟连汽车都不通的地方去了。
行吧。用外语走了不同的路,用蛮力考的。
进了当时因为把市里的地给了税务局,自己被迫搬到北京靠近高碑店的窦店军营里面去办学的北京财贸学院。那学校听说很差,临时办学的地方也很烂,我却完全不觉得,200一年学费(我是第一届被收学费的大学生)虽然贵,但是能上大学,成为天之骄子(那时叫大学生是天之骄子,大学叫象牙塔),知足。
一个班级25人,来自12个省份,北京例外3人,其他省份都是2人,基本一男一女,好像除了青海是两位女生,另外还有什么省是1人,一时记不清了,仔细想能想起来,不知道存什么心。一进去,英文课先考试,分快慢班。新疆,青海,山西的同学基本都去了慢班。进快班的没有几位,我携高考狂做题的余热,也进了快班,我觉得这是我和英文有关系的开始。
这种关系因为一位女同学加热。Z是来自南京的女生,长得不能算美女,但是肯定高于平均了。她来自南京外国语学校,应该是个牛校,因为考上这么差的大学,又在破前军营,一年前军人又开过枪,自然暗自神伤和为自己觉得不值得,这大学配不上她。
那时大城市,沿海身份和内地和落后省份的人差距比现在要大。江西虽然是土地方,我还好由于父母的教育水平(母亲1985年还去美国一年,英文还行),加上父母所有兄弟姐妹家人都在上海和北京,可能显得还行。到快班上课,我们小班只有几位,于是便和Z话多一些,也都听林忆莲,陈慧娴这帮人的粤语歌(那时中国还没有本土流行音乐,听歌不是港台就是欧美),和Z就走近了。 Z的英文肯定在整个大学都是算好的,有这么一位在前面,我还能怎么办,加上珠算(我们那时大一还学珠算),语文,中国革命史这些更加恶心,只能干英文啊。
我记得大学精读的第一二个单词是average和intelligent。那时我从图书馆借本Beijing Review,不认识的单词抄到小本上,再把这个单词的所有词性的词抄在一起,不管上什么课都把这个小本放旁边,时不时瞟一眼。现在想想,我那时知道中国共产党的几中全会的单词是什么,好像是个p开头的单词。看那时关于女子游泳为国争光的文章,学会了buttefly,free stroke之类的单词(现在我反而拼不对了)。有印象的是有篇文章说到 state statistics bureau,我觉得超级拗口,我有时又有些强迫症,逼自己能不磕巴地把这个词组自然流利地说出来,一定要能自然流利地连续说20遍,当中有一遍不行,就从头来。这个习惯也一直用在我初学法语的时候,记得有一句 excuze moi de vous interrompre,意思是抱歉打扰下,我想这句话真要用肯定不能磕巴啊,也是强迫自己能流利自然的脱口而出,用了近一个小时。
语言,本质是把现象事物和想法和特定肌肉和声音结合到内化,请大家记住这个。语法单词不是不重要(绝对很重要),但是这个本质要深深理解。你明白什么情况你会说我操,不需要想。太多人拘泥于单词语法,却忽视了语言这个实质,把声音嘴部肌肉和一个特定现象事物和想法内化到一起。看见个人路过,想要问路,必须用肌肉习惯把一句 excuez moi de vous interrompre丢出去,没有思考。而不是想法 → 句子 → 选词 → 翻译 ->时态是不是对 ->发音 → 口音是不是丢人 → vous inter这里要不要连诵,这么多过去,和你说话的外国人都走出几米了。
会外语,特别是相对容易的英文,对人生意义重大。作为中国人,如果你是一间屋子,只会中文,意味着这屋子只有一小微小的孔透光透气,你只能嚼别人嚼过的食物,这食物质量完全取决于先嚼的人的好坏和心肠。英文好,这个屋子差不多一面墙都是落地窗,加上会翻墙,那就是可以开关的落地窗,是这个世界上真正拥有互联网的人,连外国人都不如你。想想你能做家乡话和普通话的同声传译的感觉。关于英文和外语,要说的很多。先这样。